
很多爸爸妈妈一定经常为孩子吃饭问题发愁,到底如何引导宝宝爱上吃饭呢?
我们的大妙招就是“饥饿疗法”
就是不进食或少进食高能量的食物,让身体感觉饥饿来调动对食物的欲望,也可以用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。
适量的饥饿,有利于胃排空,激发宝宝进餐的欲望。通过饥饿疗法,促使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引起的偏食、挑食,使宝宝能够健康发育。
饥饿的刺激让宝宝明白吃饱饭的意义,不仅可以让宝宝自觉的爱上吃饭,而且还会养成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好习惯。
同时这里一定要告诫家长,不要惯孩子,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,比什么都最终,否则再神奇再牛的引导和治疗方法都无济于事。
饥饿疗法的具体步骤
宝宝厌食大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。当他不愿意吃饭的时候,你不要强迫他吃,否则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,当然当他想吃零食或者挑食的时候,你绝对不能纵容他,否则就是在让他在坏的习惯上发展。
第一步:与宝宝做好沟通。
告诉宝宝,吃零食对身体不好,把食物和零食都收起来,必须等到下顿饭吃饭的时候才能吃。
第二步:家长之间要默契配合。
最关键要做普通家里老人的思想工作,以免“同情心”影响到饥饿疗法的效果。
第三步:吃饭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。
由于宝宝对吃饭兴趣不大,开始实施饥饿疗法时,即使已经饿了,也可能不会专心地坚持到吃饱,往往吃到半饱就开始玩了。
这时,你要注意控制他的吃饭时间。通常在半小时后,停止喂养或供给食物,等下一餐再吃吧。
第四步:两餐之间除了饮水,不给宝宝吃任何食物。
宝宝很可能还没等到下一餐就已经饿了,闹着哭着要吃东西。此刻,必须“铁面无私”,想办法分散宝宝的注意力,如和他玩游戏,带他到外面转转等。
这段时间可以让宝宝喝些水,但绝不能给他吃任何东西或喝含糖饮料,喝了含糖的饮料会让他缺乏饥饿的感觉,就失去饥饿疗法的作用了。
等下餐吃饭时间到了,再让宝宝吃饭。几次以后,宝宝就会明白吃饭的真正意义:不吃饱就会挨饿。
温馨提示:
不要因为宝宝吃饭困难就非打即骂,一定要使用“柔性”语言及行为与宝宝沟通,让他逐渐意识到吃饭的重要性。
“饥饿疗法”看似残酷,其实比任何药物都有效,对宝宝的正常心理发育极有帮助。
不过饥饿疗法只是为了纠正宝宝不良饮食习惯,不应长时间过分使用此法。对于使用此方法还不奏效的,你可以向医生或营养师寻求帮助。